花水湾镇 - 乡镇概述

花水湾镇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和西岭滑雪场,是大邑县黄金旅游线热点之地。东距成都市区85公里,离大邑县城35公里。有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大双旅游快速通道直达镇内,交通十分便利快捷;有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厂;有3.5万千伏双向电源网络;有线、无线通讯均已覆盖全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花水湾千圆道观以险山、奇水、幽林、溶洞等自然风光和石刻、宗教、中国古建筑等人文景观融汇于一体,闻名于邛、芦、崇、新等县。
花水湾镇以其独特的大型地热矿水成为成都旅游的经典品牌,填补了成都市长期无热矿水疗养旅游业的空白。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优势互补,形成一冷一热、一动一静的自然资源绝佳组合。与区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千佛山景区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运动、休闲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改变了人们以传统观光观景为主的旅游观念树立了以运动、休闲为主的旅游新思维。
花水湾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财政收入8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09元,2005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2006年1-9月份完成财政收入629万元。
花水湾镇 - 温泉资源

花水湾镇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镇内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气温比成都平原低3—5℃,镇内的西岭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5平方公里,纵跨三个气候带,主体分布明显,山峦叠翠,林海茫茫。
花水湾镇 - 乡镇建设

花水湾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温泉社区建设步伐。温泉社区作为全县示范建设社区之一,建立健全了机构设置,完善了规章制度,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努力建设功能完善、设备配套的一流社区。花水湾镇2005年荣获县级文明社区,按照县委、政府“三个集中”的要求,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修建上刘河居民点,完成了第一期60套拆迁安置房的修建并完成了安置工作。
花水湾镇认真做好爱国卫生和农村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和景区整治、村道加密等工作;切实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并切实做好了猪链球菌病和禽流感的防治工作,防止了疫情的发生、流行。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工程和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扎实搞好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5190人。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逐步完善,民政和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
花水湾镇投入资金8901万元,实施完成了7类18个项目,有力推动了花水湾镇医院标准化建设、花水湾镇九年制标准化学校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绿化带、生态河滨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生态村、生态住宅区建设、关闭煤矿污染源等,城镇环境得到了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生态旅游品牌得到了全面提升,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花水湾镇 - 旅游业

花水湾温泉区内珙桐、银杏等珍稀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繁多;大型天然溶洞、陡崖怪石、奇花异草更是多不胜数。区内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夏平均温度要比成都平原低3-5摄氏度。花水湾景区为成都地区唯一以医疗热矿泉命名的大型地热矿水资源地,花水湾成为成都旅游的经典品牌,填补了成都市长期无热矿水疗养旅游业的空白。和其他几个景区更是相得益彰。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西岭滑雪场,配置为一冷一热、一动一静的套餐式旅游;与区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千佛山景区、温泉公园,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风景名胜区,其优势特色可谓一流。
花水湾镇 - 小镇名人
